返回

潮汕民俗中的鞋文化

2016/6/13 11:03:22

  鞋子是人类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时被泛称为“足衣”。鞋子除了具有装饰保暖作用外,还作为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一种符号和象征,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潮汕地区,鞋子与人们社会生活有着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诞生礼仪中的鞋
  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莫过于生育。多子多福,增丁添口,这是潮汕民众在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传统观念。诞生礼,是整个人生仪礼的开端,它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产生与成长,所以历来被潮汕人所重视。在潮汕地区,婴儿出生到了满月,俗称“到月”,外婆家要送来腰兜、红鞋、猫帽和衫及方裙等,以表对外孙的疼爱。婴儿满周岁那天,外婆家还要备椅轿一架、新衣服一套,新鞋一双赠给小外孙。鞋子成了祝福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的吉祥物。潮汕民间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尚处于阴阳交界、人鬼之间,“阳气”不足,为了祝福孩子健康成长,长辈要给孩子穿一些具有符号和象征意义的鞋饰。其中,给小孩穿有兽形图案的鞋,寓阳气旺、容易养活以及长命百岁之意,包含了对孩子良好祝愿和关爱之心。小孩满月和周岁时穿的鞋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聪明的父母会在孩子穿后细心地存放起来,待孩子长大后再还给他,让孩子感念长辈的苦心,增加孝顺之意。
  
  成人礼仪中的鞋
  潮汕人在孩子15(虚)岁时,要举行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出花园”。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也有在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这天,长辈要为孩子备办三牲粿品拜别公婆母,一方面是答谢公婆母庇佑孩子成人,另一方面是祈求孩子成人后,平安大吉。在这一天,“出花园”者有穿红木屐的习俗。相传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木屐上学。后来,年仅21岁的林大钦便高中状元,名扬天下。潮汕人觉得穿红木屐是个好兆头,因此在孩子“出花园”时就给他(她)买双红木屐。如今,小孩“出花园”父母们多追求方便、实用,并且要满足小孩自己的需求,于是凉鞋、靴子、布鞋以及外来的日本木屐等逐渐取代了传统木屐。故此,除了选择面变广以外,鞋子的时尚度和实用性也大大提高了。另外,在潮汕地区如潮州、揭阳等地小孩入学第一天脚要穿红木屐,寄望孩子读书会聪明、有出息,让孩子读书有个好兆头。
  
  婚姻礼俗中的鞋
  旧时的潮汕地区,男女之间的婚事都讲究“媒妁之言”。《诗经》中就有“娶妻之如何,匪媒不得”,可以看出媒人早在西周时期就成为婚姻的重要条件了。《唐律疏议》中也有“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可见婚嫁要行媒已成为婚姻的法定条件。由于媒人对婚事的进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需要经常在男女双方之间跑动,因此,亲事若能谈妥,男女双方都要买鞋给媒人,表示好事多磨,媒人为了亲事的撮成在男女之间磨穿了鞋子。此俗在潮汕地区仍保留至今。
  在潮汕地区,新娘出嫁前要准备好携带的特殊物品,当中就有“上轿鞋”,一般是5双,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安排,根据不同季节穿不同的鞋。另加水鞋一双,以便雨天的行动,表示夫妻风雨同心,共同走好今后的道路。通过新娘对5双“上轿鞋”的准备,向人们展现出新娘的灵思巧慧。另外,男方送聘礼时忌送鞋,送鞋就意味着女方会穿着鞋子溜掉,这门婚事将会告吹。
  本相鞋是澄海一带的姑娘出嫁前准备的,将来带到夫家去的一种见面礼。一般姑娘定了人家之后,就会开始在闺阁里精心缝制布鞋。出嫁的时候,便把这些鞋随身带往婆家,送给婆婆、妯娌、小姑、小叔等。以鞋作为礼物,一则取“和谐”之意,希望以后大家和睦相处;二则显示新娘心灵手巧。所以,鞋面上都会有新娘用五色丝线绣出的精美图案,故其也称绣花鞋。其绣纹主题来源于生活,主旋律是潮汕民间文化和潮汕民俗风情,基本图案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爪蒂花果、山川风物、戏剧人物等。吉祥图案有莲生贵子、榴开百子、双蝶恋花、龙飞凤舞等,寓意着生命的赞歌和美满的人生。如今,姑娘都不用亲自动手做鞋了,但还是依然买鞋行俗。
  旧时潮汕边远山区的一些山村存在着试婚的陋俗。男女青年经媒人撮合,双方同意后,约定时间“踏家场”——即女子到男家看家庭的情况。当天,女方由介绍人带领到了男家,男家大办筵席款待新客人。当晚,女子留下来与男青年同房,俗称试婚。第二天,男女青年双方满意,男方才带女子到市场选购衣服、鞋袜和部分房内嫁妆。此后,择日送礼到女方,商定迎娶事宜。
  潮乡婚庆,有扛大灯笼迎新娘的雅俗。吉日,新郎家大清早便安排两名俊俏少年,换上一身新衣新鞋新袜,扛起用红字书写着姓氏的大灯笼,步出村来,在大道口等待花轿的到来。这时,大灯笼插在地上,吸引来许多孩童围观嬉戏。一见远处来花轿,他们便迎上去,然后,扛起灯笼引路,一直引至新郎家门口。
  揭阳城乡旧俗女儿出嫁当天,嫁家要安排一个作为联结二家亲戚关系的使者,俗称“掼油舅”,通常是由出嫁人的细弟担当,如果出嫁者在家最小,可由大哥与其未成年的小孩一同前往。要是大哥之子已成年,则由小哥与其未成年的儿子当“掼油舅”。“掼油舅”作为二家通好使者,一进新郎家,就受到热烈的欢迎,午宴坐首席。下午离开亲家时,亲家收下“带路鸡”和化妆油,其余部分回赠娘家。新郎及新郎双亲热烈欢送,新郎还要封赠一个红包,俗称“栽须钱”。“掼油舅”者若是新娘的兄长,新郎则送以皮鞋红包,祝愿大舅升官发财。
  海陆丰一带的新娘结婚当天,到夫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房换衣换鞋,然后才可与公婆捧茶。换下来的“上轿衫”、“上轿鞋”,只能留作纪念,再次穿嫁衣和鞋子意味着不吉祥——要重嫁。
  结婚当晚新郎新娘上床安寝时,新郎的鞋忌被新娘踩到,必须放到新娘踩不到的地方或藏起来,否则就一辈子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来;新娘忌踩新郎的鞋,否则就是对新郎的莫大侮辱。
  
  丧葬礼仪中的鞋
  潮汕人认为,人的肉身消亡后,其灵魂仍在茫茫冥间活动,甚至还能转世再生。死亡仅仅是从阳间走向阴间的过程,所以丧葬服饰文化中的鞋饰成为死者灵魂“走进”冥冥世界的关键器具。在潮汕地区,老人死后,他的子孙后代要为其脚均着黑鞋,此鞋不能用毛皮制作,也不能用皮底,以防灵魂下辈子转世成牲畜。大殓后,族长或法师会给丧家男女子孙赐授麻衣、麻帽、草鞋或麻鞋、孝杖,以供丧期使用,称为“赐杖成服”。在古代商周时代钦定的丧事“五服制”中规定丧鞋为“营履”即用营草编成的草鞋,可见潮汕地区的丧葬礼仪有着许多古代中原丧葬礼仪的遗存,也反映了潮汕地区丧鞋古朴的原则。死者家属在送葬时应赤足,不得穿鞋。

来自:ES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