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潮汕名贤的中秋咏月诗

2016/9/13 15:31:01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睹月思亲,见月怀远,古今皆然。中秋之际,人们凝望明月,期盼月圆人圆的团聚。月魂载诗魂,在潮汕先贤的中秋咏月诗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奇辞妙篇。东里才子曹宗道七岁就能吟诗作对,明成化八年举人,入太学任国子监教官,著《春秋通典》。少家贫,踌躇满怀,他借中秋之月抒发他贫而好学,忧国的情思:“对月有书拥敝裘,天街如画夜窗幽。沉吟不敢高声读,只恐文光射斗牛。”月色融融,斗牛高挂,拥破裘而沉吟夜读,何其勤奋。他翘首向明月表白:“贫衷其有横槊(拿长矛御敌)志,贫怀岂无击楫(效东晋名将祖逖击楫立誓收复中原)心”。这种好学、爱国之情怀为后世赞赏。
    爱情的纯真、皓洁历来为文人学士珍视,并不厌其烦咏叹。望月生情,一寸月光,一寸柔情。人们常以月圆人不圆的眷恋,抒胸中追慕之情。曹宗道于弱冠时曾以西宾之职执教于黄冈“敦本堂”,与员外之女娓娘相悦而留下《风月吟》:“少年谁无风月怀,望月盼月上楼台。月照风窗娥女现,风吹月户故人来。”“风”与“月”连结男女情丝,“风月中” 凝聚风流潇洒的“浓情”而放胆登上闺楼,于中秋之夜共剪西窗之烛。
    月恼人,人亦自恼。潮州府举人薛雍,诗风清丽俊逸,有李白之风。中秋之夜他在山斋踏月散步,天上的玉轮勾起他思念爱妻的心绪:“淡淡月华明书台,松风入室柴门开。此情此景犹堪赏,念你相思独徘徊。”诗人独处异乡,好景又倍添孤独之惆怅和凄凄之情。康熙年间的潮州知县梁梦剑于中秋之夜闻窗外竹叶沙沙作响,仰望天空的飞镜,惹起他对妻儿的牵挂,写下:“翠竹依稀似去年,声声恨别谱新弦。无情最是今宵月,庭院系愁百丈牵。”翠竹依稀,人儿不见,想起去年与妻子依依惜别时的叮嘱、关爱,无情之月牵动了绵绵离愁。
    月之幽雅、恬美,牵动着一代代诗人为友情讴歌。明弘治进士周用,历官南京大理寺评事,浙江佥亊,他在《送户部王明》诗云:“十四五年分明月……情似西湖远近峰。”这两位清官交谊深挚,十四五年的漫漫岁月无法相聚,只能各自在中秋之夜于百千里路之外翘首分享明月以表思念之情,恰似西湖的远近峰一样望得到而相聚难,回首一生为官光明磊落像明月一样晶莹就安然无悔。上述诸诗皆融景入情,情中布景,景为情用的妙笔。
    月恋人,人亦自恋。明嘉靖年间罗胤凯连任饶平父母官五年,奉旨擢升户部主事,他情系饶民而恋恋难舍,翘首天空高悬的宝镜更难以排遣心中惜别之情,遂作《别饶民》诗:“乾坤信有同胞义,楚越曾无异域分。惟寄长空一轮月,清辉常为照饶民。”这“同胞义”(把饶民当作同胞手足)“楚越相亲”(把饶平当作第二故乡)的肺腑之言,掷地叮当作响,他惟有寄托天上的明月,永远关顾饶民,这是他爱民又恋民的胸襟剖白。
    借灯月而抒盛世之感,赞繁华之情,在当代典雅的华笺中也不乏丽辞佳篇。旅泰饶人张骥的《中秋咏月诗》云:“中秋之夜玉鉴高挂天穹,银辉洒满大地。当岛的万家灯火遍地明辉,跨海大桥像一条火龙飞舞。华灯碍月,‘月’比‘灯’ 逊色。汕头港更增加她的静美,国际大酒楼更增添它的崴嵬……”这些描述是借灯火之浓烈以烘月,显隐争艳。“亭台楼阁傍火,明月依依有情,天庭的‘琼楼玉宇’尽皆失色,使栖息月宫的嫦娥必然有‘思凡’之念……灯火之浓烈,月光之雅淡,隐籍着潮汕人民祈盼中华民族之强盛的中国梦。”融景入情,造就了一派和谐的氛围,堪称歌咏盛世的华章。


来自:汕头特区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