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汕头灯塔话古今

2017/8/18 15:08:05


  我国建造灯塔的年代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在沿海的岛屿上建造了不少用于导航的宝塔和灯塔。
  汕头地处我国东南海岸上,港湾三面环陆,一面连海,自古就是一个条件优良的沿海港口。既是船来船往的港口,就离不开要建造灯塔、浮标、导标之类的导航设施。我们生活在海边的人,当然对灯塔并不陌生,属于汕头港口范围的灯塔共有3座,分别是德州岛灯塔、表角灯塔和石碑山灯塔。另一座南澎灯塔则是在南澳县辖区内,它们都始建于清代。 
  当今,卫星定位和卫星导航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海。灯塔的作用已趋式微,但由于无数古旧灯塔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沧桑,已成为各地宝贵的文化遗产。

  南澎灯塔:潮汕少有的历史性建筑
  南澎岛位于南澳县东南方向,南澎列岛南部,地处台、闽、粤三地交汇处海域。南澎灯塔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海上人命保险机构“万国公司”承建。尔后,南澳便成了日、韩及国内沿海城市通往东南亚等地的海上要冲,享有“海上金三角”之称。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自己的船只在中国沿海航行的方便,修建了大量现代化灯塔。其中,1869年至1936年之间,英国人先后在中国4个海区建了80多座灯塔,南澎灯塔便是其中之一。南澎灯塔塔身高19.3米,直径约4米,外围由大铁板焊接而成。灯光中心离高潮水面72米。灯属环照白色闪光灯(俗称“白火”),自日落起至日出止,用电力发光,灯光视距约18海里,为昔年闽粤海上交通要冲塔身最高、射程最远的灯塔之一。离灯塔305米处的澎西还筑有一小灯塔(俗称“红火”),灯光中心离高潮水面55米,属定光红灯。自从灯塔建成后,英国便派出办事机构长驻南澎岛,强行征收过往船只通行费,所有过往中国商船需缴纳高额费用。
  1945年,“白火”灯塔部分机器及贵重闪光器水银鼎被海盜盗走,“红火”灯塔也同时被毁坏, 1952年在解放南澎岛的战斗中主塔被炸毁,而100多年前灯塔的部分附属建筑物至今仍保存,是潮汕少有的历史性建筑。1986年,南澎灯塔由广州航道局航标测量处汕头航标区主持复建。复建后的灯塔高12米。而今所见的灯塔则为后建,为白色八边形混凝土结构,塔高22.8米,灯高92.2米,射程24海里,为闽粤海上交通要冲塔身最高、射程最远的灯塔之一。

  德州岛灯塔:上榜文物保护单位
  德州岛,原名鹿屿,曾用名龟屿,位于汕头港湾内,进入汕头“门户”海湾大桥下的主航道旁。岛形如坐鹿,称鹿洲,潮语德与鹿谐音,故改今名。岛长700米,最宽200米,最窄100米,距离妈屿岛约700米。
  清光绪六年(1880),潮海关在德州岛的东端建造一座灯塔,称为“德州岛灯塔”(也称鹿屿灯塔),塔高6米,发光源设在圆型的红色塔上,灯光性质为红白二色照变光,灯之光源为煤油灯,发光自日落至日出止,视距8海里。灯塔原属潮海关管理,解放后归属汕头海军管理,1958年移交汕头港务监督管理。自接管后,汕头港务局派工人驻守灯塔,保证灯塔发光。因旧灯塔太矮,灯光不够明亮,不能满足汕头港船舶进出港的需要,于是1997年在原塔附近重建新灯塔。新灯塔高22.8米,射程18海里,是船舶进出汕头港的重要助航标志。
  德州岛灯塔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好的百年灯塔,还有雾炮和灯守房等历史遗迹,它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于2010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表角灯塔:汕头的“好望角”
  表角灯塔又名广澳灯塔,座落在汕头达濠半岛最东南端的广澳角,既是粤东沿海干线的重要灯塔,又是进出汕头港外航道的重要助航标志。
  表角灯塔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灯塔部分被炸毁,民国三十六年(1947)修复,该灯塔为铸铁拼装塔,塔高约6.7米,发光灯装于白色圆形的塔身上。光源的类别为白色环照闪光灯,后逐步改为汽油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组供电,现能源改为太阳能蓄电池供电。
  表角灯塔建成后由潮海关组织维护和管理,解放后属汕头海军管理,1981年交由汕头航标站管理。1992年在原位置重建,塔身为白色圆形混凝土塔;1995年10月增设电雾号,作用距离约2海里。2005年11月,同址建成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表角灯塔在世界灯塔中有编记在册,称为汕头的“好望角”。

  石碑山灯塔:亚洲第一航标塔
  惠来县靖海地形如同半岛,是汕头至汕尾东西海域的转折点,历代为船只航海的必经之处,该航道早在140年前就被英国人定为国际航道。英国为控制太平洋黄金航道,于清光绪八年(1882),由伦敦万国公司在靖海镇的坂美村石碑山岬角建造一座国际航海灯标,称“石碑山灯塔”。据《惠来县志》载:“石碑山灯塔……由万国公司兴建,权属英国,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中国接管,塔高120英尺,呈圆形塔身,涂黑白二色相间横带,故有花灯柱之称。民国三十二年(1943)拆毁,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建,为110英尺高之斜格钢塔。灯光中心离高潮水平面146英尺,白光环照闪光灯,电力发光。自日落至日出,每隔10秒钟闪光1次,视距17浬。解放前夕又拆毁,1954年重建,1970年设石碑山导航台,使用现代化导航器……”笔者又从《汕头市志》中获悉,石碑山灯塔建成后,在清宣统二年(1910)及民国十七年(1928)改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全部炸毁,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建,塔身高为25.35米之斜格钢塔,民国三十八年(1949)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54年由人民政府复建,改用塔式钢铁架,高33.5米,灯高44米,设有雾中信号,射程18海里。
  现在的灯塔为1989年在原塔东南40米处重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8.8米,塔顶灯光视距24.5海里,主光灯每10秒闪动一次,并配有雷达应答器和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设备,是中国16个导航台中最高者,有“亚洲第一航标塔”之称,当地有诗云:“石碑山下卷浪峰,巨塔雄威穿碧空,闪闪银光千里,指点迷帆映彩虹。”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