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到潮不到桥 白白走一场

2017/9/22 10:50:06


今天的湘子桥,横卧在滚滚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湘子桥能写进建筑史,能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独特的建造: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而闻名。

何谓“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洲”即为24个桥墩(实为23个桥墩),中间由18艘船并联成浮桥,这就是宋朝及其后潮州人过江的交通要道,也是赣、闽、粤三省客商旅途上的黄金通道。
为什么不全部修建成桥,而是“一半是桥一半是浮船”?这既受限于当时的修桥技术,也考虑到通航和泄洪的需要。湘子桥的历史也见证了潮州人先祖桥梁修建的技术史。
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在江心水势稍缓处筑起一个桥墩,桥墩的东西由86艘木船用铁链连接而成。木船连成桥,各地常见。
明朝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对桥梁进行了大规模重修。重修后的桥梁,由23个桥墩和24艘梭船组成,桥墩上建起了12座楼阁(每座楼阁又分为东、西二楼,故实为24座楼阁)和126座亭屋,王源题桥名“广济桥”,并沿用至今。
嘉靖九年(1513),知府谈伦又减去梭船6艘,遂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其实,广济桥从来就只有23个桥墩,因为古人喜欢双数而不喜欢单数,所以才有“廿四洲”之说。
 “十八梭船廿四洲”的好处在哪里?就是既可解决韩江两岸交通之苦,又可在丰水期解开铁链,移开浮船,便于通航。既能通行,又能通航,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公路水路两用桥梁,是为古潮州人对中国桥梁文明的一大创举。
湘子桥有所谓的“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天刚破晓,江雾尚未散尽,桥上已是‘人语乱鱼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铺竞先开启,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风招展,登桥者抱布贸丝,问卦占卜,摩肩接踵,车水马龙……”
湘子桥另外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24个桥墩上的亭台楼阁,以及围绕亭台楼阁的楹联、诗词书画。
湘子桥自南宋开始修建,大修小修不断。到新中国成立后,湘子桥则面貌大改:1958年和1967年,两次重修,并拆除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桁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古老的石桥、浮桥不见了。直至2003年10月,修复工程对桥墩进行维修加固,并恢复明代该桥“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以及桥上亭台楼阁的独有风格。 


(来源:汕头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