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想追潮汕妹子,你有必要了解一下花篮

2019/1/9 11:57:21

    临近农历年底,各种婚娶喜事也多了起来。

 

    潮汕遵循古礼,婚娶习俗非常多。从下定(确定关系)、掼银(下聘)到完聘,程序比两个国家建交还复杂,更不要说婚礼过程所要准备的各种礼物、礼仪细节了。但这些自有老辈人安排,年轻人要考虑的是,在追妹子的过程中,如果你了解潮汕婚嫁习俗,送对了礼物,妹子一动心,事情就好“办”了。

 

    说的好像很腻害的样子,那到底送什么呢?

 

    包包啊!包治百病嘛!比如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什么的……

 

 

 

    等等!官人请留步!

 

    如果送不起名牌包包,也不想送冒牌A货,又想送点别致的、与众不同的,怎么破?物食妹教你一招:

 

 

 

    NoNo,不是送鲜花花篮,而是潮汕的传统花篮。

 

 

 

物食名片

 

    花篮:原指装花用的篮子,在潮汕特指盛装人情往来的礼物专用器具。一般用竹篾编成,上面描画有吉祥字样及图案。

 

    掼花篮:女儿外出做客或者亲戚来往,大多都是提着花篮,民间也就将行贿送礼的戏称为“掼花篮”。

 

 

    古早时,那些阿娘小姐,上街带个花篮,跟现在女孩子带个包包没什么两样,也是白富美的象征,因为花篮需精心编织,又有画工描上各种喜庆的字画图案,价值不菲。有钱人家的小姐,有大小不一、花款不同的各种花篮,应对不同时节与情境,就像现在的美女,备有各种包包搭配服装。但一般人家平时就只能带着个相对粗糙白坯、俗称市篮的竹篮。

 

 当然,你非要这么用的话,花篮又变成花篮了

 

    花篮plus版,叫春sheng(木字旁加盛),春sheng(木字旁加盛)相对普通花篮大很多,一般都带盖子,有三四层,需要用扁担担着。春只在拜祖、庆生、嫁娶、添丁时才会成对使用。

 

    潮汕一带至今仍很好保留着“担春sheng(木字旁加盛)”的传统,除了娶新娘时的送聘和迎亲,还有大年初一娘家给婆家送礼等。

 

 给物食妹带路的玉华阿姨和她45年前出嫁时的花篮

 

    那么这些花篮、春sheng(木字旁加盛),是从古早年一代代留下来的吗?有的是,有的不是。因为,直到今天,潮汕还有民间工艺人在坚持手编花篮。

 

 

    潮州与揭阳交界的桑浦山一带,除了盛产状元林大钦等读书人之外,还盛产制作花篮的上等竹料——埔绿竹,所以这里出品的花篮赫赫有名。


 

    潮安庵埠的溜龙村就在桑浦山麓,自古以花篮闻名,直到1980年代初,十之八九仍在编织花篮。时过境迁,现在只剩下几户人家在坚守,潮汕物食主创团队专门去拜访了其中的一户花篮世家。


 花篮世家:郭绍庆一家

 

    年过六旬的郭绍庆说不清楚他们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编花篮的,连他88岁的老母亲也说不清楚,在她嫁过来之前,溜龙村和她们家就已经以编织花篮为生。

 

 郭绍庆的母亲,老人家回忆年轻时的情景就仿佛在昨日

 

    1949年以前,花篮用途广泛,销路很好,很多乘红头船过番的,为慰乡愁,都会买花篮带南洋去。因为供不应求,还带上了隔壁村一块成立了个花篮厂。时移世易,花篮在实用方面被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塑料袋顶替;作为传统民俗的礼器,又被各种破四旧移风易俗打击封建迷信的运动打压得难以生存,花篮厂就解散了。

 

 郭绍庆家堆满制作花篮的竹料

 

    郭家全靠编织花篮谋生,只能一直苦苦坚守下去。这些年,以前政府说的迷信,现在又改口说是民俗文化了,花篮的需求量大增,行情看涨,但郭绍庆年事已高,苦无人手,儿子在广州读书工作,对父母的坚守,也只能是精神上的支持。

 

 眼看着这传统工艺后继无人,郭绍庆忧心忡忡

 

    传统的潮汕花篮,主要用的是三角编法,其他还有人字编菊花编(梅花目)等编法。

 

画描的主要以凤朝牡丹、孔雀开屏、鸳鸯戏莲等吉祥图案为主

 

    先破竹锯竹,再一层层撕篾,按序踏底、围篮墙、做盖等,总共经过近七十道工序,四五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如果是“叠格”之类的多层花篮,用时更久。

 

 人手不足,分工明确,郭绍庆负责选竹锯竹和最后的画描上彩,庆嫂负责撕篾和编织

 

    以前的桑浦山产竹,但不够用,溜龙村民要走几公里路到庵埠镇上的竹排街去买竹,一开始连板车都没有,只能三五成群轮流扛竹回来。高中学历的郭绍庆在那个年代算读书人,虽年近花甲却是高白瘦眉清目秀。

 

 年轻时也是一标准小鲜肉,实在无法想象出他当年的操劳

 

    物食妹发现他家里摆放的花篮尽是新鲜出炉的,想看些有点年份的,郭绍庆尴尬地笑了笑,说这些年好多人上门收购,新的老的都要,所以除了几个自己闲暇做来玩的袖珍花篮之外都让人买走了。甚至还有人怕买不到,连守几天就为了能带走一个花篮。

 


    袖珍版的模型花篮看得物食妹一阵心花怒放

 

    郭绍庆说有热心人帮他们申请县里的非遗名单,之前县电视台刚来拍摄。但非遗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也说不清楚。

 

    花篮这种传统工艺,与民俗文化共荣共生,难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渐没落。

 

 

    庆嫂的手指并不粗糙,但指纹几乎被磨没了

 

    申遗是好事,物食妹支持并祝福的同时又在想,是否能造点新血呢?比如,画描更具备时代色彩,让花篮除了民俗用途,还能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来源:e京达人潮汕物食